爱夏小说网

爱夏小说网>口号万岁孔庆东图片 > 第46章(第1页)

第46章(第1页)

我希望爱自由,爱正义,爱理想的热血要流在天安门,流在铁狮子胡同,但是也要流在笔尖,流在纸上。……也许有时仅仅一点文字上的表现还不够,那便非现身说法不可了。所以陆游一个七十衰翁要&ldo;泪洒龙床请北征&rdo;,拜伦要战死在疆场上了。所以拜伦最完美,最伟大的一首诗,也便是这一死。所以我们觉得诸志士们三月十八日的死难不仅是爱国,而且是伟大的诗。

伟大的死等于伟大的诗,闻一多终于以生命实践了这一理念。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年,他的激烈言行明明有着招致死亡的极大危险,但他却似乎视而不见,甚至是迎着死亡无畏地前行。对于自身所处的法西斯恐怖环境,闻一多的认识是非常清醒的,他不像一些糊涂的学者或者别有用心的文人那样认为国民党是保护民主自由的党。当&ldo;一二&iddot;一&rdo;惨案发生后,闻一多在西南联大的教授紧急会议上愤怒地说道:

鲁迅先生说民国十五年的&ldo;三&iddot;一八&ldo;惨案是中华民国最黑暗的一天。他不知道,还有更凶残更黑暗的日子,是民国三十四年的十二月一日!段祺瑞的卫兵,是在执政府门前向徒手的学生开枪;&ldo;一二&iddot;九&rdo;的时候,北平的军阀是在大街上行凶;&ldo;一二&iddot;一&rdo;的昆明,竟全副武装杀到学校里面来了。这是最野蛮最凶残的恐怖统治!我们为人师表的人,一定要支持学生,抗议这个暴行……

在刻于昆明&ldo;四烈士之墓&rdo;墓壁的《&ldo;一二&iddot;一&rdo;运动始末记》中,闻一多强调:&ldo;死难四烈士的血给中华民族打开了一条生路。&rdo;&ldo;让未死的战士们踏着四烈士的血迹,再继续前进,并且不惜汇成更巨大的血流……四烈士的血是不会白流的。&rdo;这里所体现出来的死亡观,与他早期诗作中的死亡观是一脉相传的。在《最后一次的讲演》中,闻一多认为李公仆的死&ldo;恰是李先生的光荣!李先生在昆明被暗杀,是李先生留给昆明的光荣!也是昆明人的光荣!&rdo;他最后庄严宣布:&ldo;我们不怕死,我们有牺牲的精神,我们随时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rdo;当时,闻一多已经明知自己是国民党特务的暗杀黑名单上继李公仆之后的第二号人物,又亲眼看见特务就在会场上的人群之中,但他竟然一再用强烈的挑战口气向特务主动进击。他说:&ldo;这里有没有特务?你站出来!是好汉的站出来!&rdo;演讲中多次使用&ldo;你&rdo;和&ldo;你们&rdo;这样的第二人称来直接呼唤&ldo;特务&rdo;和&ldo;反动派&rdo;,讲演中对李公仆之死的悲痛只占很少部分,而大部分是对&ldo;敌人&rdo;的斥骂和极端蔑视,对自己力量和勇气的显示和自豪。这个讲演所可能导致的危险后果,在理智上是不难推测的,而闻一多又并非是缺乏这样的理智的人。所以,闻一多在进行这场讲演时以及讲演结束后,关于死亡的种种意识活动,一定是他头脑中的一个占据核心地位的兴奋点。《最后一次的讲演》的结尾几句话,给人以极大的心灵震撼,其奥秘或许就是从中已经可以感觉到闻一多对即将到来的死亡的预感。这种预感不是充满着恐怖,而是怀着相当的兴奋,怀着一种宗教献身般的激动。就在这种激动的兴奋状态中,响起了冲锋枪的扫射声。闻一多的被残酷杀害,对于中国的民主运动,当然是一件令人悲愤的暴行。但对于闻一多本人来讲,可不可以说,这正是他潜意识中最理想的结束生命的方式,他的生命,在冲锋枪子弹横飞的一刹那,奏出了激昂的最强音。

闻一多在《奇迹》中写道:

……

既然当初许下心愿,也不知道是在多少轮回以前‐‐我等,我不抱怨,只静候着一个奇迹的来临。总不能没有那一天让雷来劈我,火山来烧,全地狱翻起来扑我,……害怕吗?你放心,反正罡风吹不熄灵魂的灯,愿这蜕壳化成灰烬,不碍事,因为那,那便是我的一刹那一刹那的永恒‐‐一阵异香,最神秘的肃静,(日,月,一切星球的旋动早被喝住,时间也止步了)最浑圆的和平……

这奇迹,不就是对于死亡的赞美诗吗?闻一多出版了《死水》之后,以板凳甘坐十年冷的功夫潜心学术研究,实际上,他是在静候着那个奇迹,静候着那个雷劈火烧的一刹那。他所说的&ldo;蜕壳&rdo;,&ldo;异香&rdo;,&ldo;浑圆&rdo;,都是意指&ldo;涅槃&rdo;的境界。这个境界终于在有关中国前途和命运的最尖锐的搏战中来临了,闻一多纵身投入,完成了这一奇迹。

学术界一般将闻一多的一生划分为诗人、学者、战士几个阶段,然后说他的思想在几个阶段经历了不同的发展过程。而经过我们较为细致地探讨了闻一多的死亡意识,则似乎可以进一步得出这样的结论,闻一多的一生是非常完整的,统一的。诗人,学者,战士,不过是他外在的活动形式,而实际上终其一生,闻一多都是个&ldo;诗人&rdo;,是个把生命当作诗、用生命来写诗的诗人。他作为新月派格律诗的盟主,对诗歌艺术形式美的高度追求,对诗歌语言的精雕细刻,都基源于他对生命美、对死亡美的高度追求。他的艺术观和生命观,在理想人格和英雄主义的合力中达到了统一。所以,诗人,学者,战士,并不是一个单线发展的历时性链条,而是始终互相修饰限制,互相渗透辉映的一组共时性的本体意义的概念。以毁灭为代价达到美丽的完成,使闻一多的艺术实践和生命实践有机地融入了20世纪的中国艺术史和中国革命史,因为20世纪的中国,正是以无数&ldo;美丽的毁灭&rdo;为代价,焕发出她凤凰蹈火般的奇异的光辉。

(发表于闻一多诞辰100周年国际研讨会,被多家学术和新闻媒体转载)

小生常谈篇&ldo;五四&rdo;的&ldo;春江花月夜&rdo;

‐‐朱自清《匆匆》讲稿

同学们好!

今天我和大家一起来赏析一篇朱自清的散文《匆匆》。

首先,我向大家介绍一下作者。

朱自清,1898-1948,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原名自华,号秋实,(很朴实的名字)后来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大学期间,开始创作新诗,长诗《毁灭》有很大影响。1925年,任清华大学教授。1928年,出版第一本散文集《背影》,成为著名的散文家。30年代,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曾经漫游欧洲各国,出版了《欧游杂记》和《伦敦杂记》。抗日战争爆发后,到昆明任西南联大教授和中文系主任。抗日战争胜利后回到北平,积极参加民主运动。1948年,在一身重病的情况下拒绝领美国的救济面粉,在贫病交加中不幸逝世。毛泽东曾经高度赞扬他和闻一多&ldo;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rdo;。

朱自清在他50岁的一生中留下了诗歌、散文、评论、学术著作26种,共200万言。

朱自清的散文,漂亮、缜密、自然、朴素。语言纯正、准确,技巧全面,思想健康向上,结构讲究,经常被选入中小学教材,对规范现代汉语贡献很大。朱自清的散文让人确信,白话文能够写出与文言文一样优美的文章,甚至是更好的文章。下面,我们就来赏析他的名篇《匆匆》。

www.baquge.cc www.cwzww.com www.9kutxt.com www.shuhuangxs.com www.du8.org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