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夏小说网

爱夏小说网>李嘉诚的视频 > 第二章 正气当先做正直商人有为有不为(第2页)

第二章 正气当先做正直商人有为有不为(第2页)

1973年,石油危机波及香港。由于香港的塑胶原料全部依赖进口,香港的进口商趁机垄断价格,将价格炒到厂家难以接受的高位。石油危机必然引发塑胶原料暴涨,年初时,每磅塑胶原料是6角5分港币,秋后竟暴涨到每磅4至5港元!同时,进口商哄抬垄断价格,不少生产厂家被迫停产,濒临倒闭。

当时,李嘉诚的经营重心已转移到地产上,因此,这场塑胶原料危机,对他影响不大。况且,李嘉诚一直坚持“稳中求进”,所以长江公司本身有充足的原料库存,并不像其他厂家那样无措。

但是,身为香港潮联塑胶制造业商会主席的李嘉诚并没有坐山观景,在倒声一片中,李嘉诚毅然决策,选择挂帅救业。他冷静思考,并且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和信誉力牵头倡议,终于使得数百家塑胶厂家入股,共同组建了联合塑胶原料公司。

如同欧盟一般,组建联合塑胶原料公司有两个好处。首先,原先单个塑胶厂家无法直接由国外进口塑胶原料,是因为购货量太小。现在,由联合塑胶原料公司出面,需求量比进口商还大,因此可直接交易。其次,这种联合方式打破了进口商垄断。所购进的原料,按实价分配给股东厂家。

在厂家的联盟面前,进口商的垄断被彻底打破。

同时,李嘉诚在救业大行动中并没有空喊口号,而是将长江公司的1243万磅原料以低于市价一半的价格救援停工待料的会员厂家。而且直接购入国外出口商的原料后,他又把长江本身的配额20万磅以原价转让给需量大的厂家,直接带动了塑胶业的复兴。

有李嘉诚这一系列的抢救措施,在不图分毫利、只求帮人渡难关的信念带动下,笼罩全港塑胶业两年之久的原料危机,一下子烟消云散。有人曾进行统计表示,在这场危难之中,得到李嘉诚帮助的厂家达几百家之多。李嘉诚也因此举措,被称为香港塑胶业的“救世主”。

李嘉诚救人危难的义举,为他树立起崇高的商业形象,他的信誉和声望如日中天。很多人评价说,李嘉诚“倒贴”此举,不过是在为自己做“软”广告,与小额利益相比,公众们的好感与支持才是李嘉诚的最大收获。的确,李嘉诚的这一举动为他赢得了很高的声誉。但同时我们也需要看到,李嘉诚也可以只进行联盟。但他没有那么做,而是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支持了救市。美国海军陆战队和以色列陆军的指挥官都有一句座右铭——跟我来。这句话表明了富有领袖气质的领导者应持有的领导方法。同时,这也是富有领袖气质的领导者身上熠熠生辉的特色之一。李嘉诚正是以自己的领袖魅力组成了一支上下同欲、万众一心的“常胜军”,赢得了这场商战的胜利。

在李嘉诚后来的商业生涯中,他不止一次做出类似挽救塑胶业的义举。1987年10月1日,香港股市恒生指数飚升到历史高峰的3950点,几乎所有人都认为此时正是售股集资的最好时机。因为此前李嘉诚曾进行了香港证券史上最大一次集资行动,宣布长实系四家公司——长实、和黄、嘉宏和港灯合计集资103亿港元。

然而,美好总是短暂的,股灾的阴影转瞬即至,10月19日,美国华尔街股市突然狂泻508点,造成香港股市恒指暴跌420多点。10月26日,香港股市恒指更暴挫1121点,全面崩溃。这场突发性股灾令全球股市行家及学者大惑不解。

长实系上市公司市值下跌,但实际资产依旧。股灾中,李嘉诚由于是与其他公司联合集资,所以分摊下来依然算是集资成功。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感觉侥幸,随即,使“百亿救市”的举措凌空而出。他主动向港府提出“稳定港市”的方案,虽然他强调“此举目的是希望看到本港股市和经济不要有太大波动,希望能稳定下来”,“绝非为个人利益,完全是为本港大局着想”,但是仍然有人认为他“有为私之嫌”,舆论压倒性评论无疑给了李嘉诚很大压力。而且,当时李嘉诚家族控有长实35%以上股权,和黄的股权也近35%。按照收购及合并条例,已超过35%股权的人士要再增购股权,就必须提出全面收购。李嘉诚无法全面收购,要求当局放宽限制。

李嘉诚的努力富有成效,委员会决定接纳李嘉诚的“救市建议”,暂时取消有关人士购入属下公司股份超过35%诱发点而必须履行的全面收购条例,但规定所购人最高限额之股份,必须在一年内以配售方式出售,同时购入股份时必须每日公布详情。李嘉诚对放宽限制表示欢迎,但认为既放宽收购点又限期售出,这是矛盾的,“难消危机”,不能根本解决问题,故表示对附带条件的失望。这意味着,如一年限期内,股价继续下跌,那么他收购的股票则必亏无疑。

在此之中,李嘉诚能够顶住舆论压力,以大局为重,首先站出来“救市”,认购数亿股票支持股市,实在难能可贵。虽然后来李嘉诚化险为夷,从中得利,但是就当时情况来言,李嘉诚挂帅之举真可谓正义之举。一系列的行为很能体现李嘉诚的特色,即分清什么钱可赚,什么钱不能赚;什么钱不可花,什么钱必须花;什么事不做,什么事必须做。这种有为有不为的“正”,正是每一位涉足商界的人士都应该学习的。

创业过程没有秘密

成功的人,他的经历和素质本身就是一笔财富。成为华人首富,李嘉诚是每个想要成功的人的理想和榜样。然而李嘉诚这样告诉我们,创业过程没有秘密。尔虞我诈的商海里,怎么可能没有创业秘密?有一位成功人士说过:创业者的第一桶金往往不是那么干净。只要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找点其他门路也未尝不可。

有人便据此得出一些结论:我觉得只有做违法不犯罪的生意你才能快速致富,因为现在的社会秩序已经形成,社会资源已经被利益集团占有,你想出头,就不能走寻常路。这世界没规定擦边球不能玩啊!什么是违法不犯罪的生意,我看还是老四样:黄,赌,毒,假。

但李嘉诚说:“我的金钱,我赚的每一毛钱都可以公开。”没有侥幸,没有暗箱操作,没有抛弃德行。李嘉诚的成功不是偶然,因为他明白,什么样的事情可以做。因为只有这样,良心才可以挺立一世。纵观商海,财运恒久的大商人几乎都恪守着与李嘉诚类似的守则,经历过与他相似的创业经历。

1996年被美国《财富》杂志评定为美国第二大富豪的巴菲特11岁就开始投资第一张股票,把他自己和姐姐的一点小钱都投入股市。刚开始一直赔钱,他却坚持认为持有三四年才会赚钱。结果,姐姐把股票卖掉,而他则继续持有,最后事实证明了他的看法。

1954年他如愿以偿到葛莱姆教授的顾问公司任职,两年后他向亲戚朋友集资10万美元,成立了自己的顾问公司。该公司的资产增值30倍以后,1969年他解散公司,退还合伙人的钱,把精力集中在自己的投资上。

巴菲特从11岁就开始投资股市,历经几十年坚持不懈。因此,他认为,他今天之所以能靠投资理财创造出巨大财富,完全是靠近60年的岁月慢慢地创造出来的。他的经历告诉我们,在创业中,只要你做得好,只要你勤于观察思考,每一个小买卖里都蕴藏着无限的商机,任何小事都包含着做成大事的种子。这并不需要秘密操作,每一处的智慧都是闪光点。

德鲁克认为,创业者要有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否则即使他能发财,也不能赢得人心。显然,德鲁克所说的品德,正是企业的使命、责任和信念。对于创业者而言,根本的问题在于虚心学习、端正自我道德取向,而不要将目的仅仅局限在利润、资本的原始积累等浅层的问题上。蝇营狗苟,暗箱操作,并不能成就真正成功的企业家,只有眼光放远,以德服人,才能让事业走得更远。

可赚的钱应该赚,不可赚的钱绝对不赚

在《第一财经日报》上曾经刊登过一篇李嘉诚演讲的摘录,其中几句发人深思:

我相信只有坚守原则和拥有正确价值观的人,才能共建一个正直、有序及和谐的社会。

一个没有原则的世界是一个缺乏互信的世界。

我相信没有精神文明,只有物质充斥的繁荣表象,是一个枯燥、自私和危险的世界。

我绝不同意为了成功而不择手段,如果这样,即使侥幸略有所得,也必不能长久。

当你看到这几句话时,你能想到什么?回顾李嘉诚一生中所做的事,我们便能有一些清晰的认识。

1943年的冬天,李嘉诚的父亲去世了。为了安葬父亲,李嘉诚含着眼泪去买坟地。按照当时的交易规矩,买地人必须付钱给卖地人之后才可以跟随卖地人去看地。李嘉诚将钱交给卖地的两个客家人之后,坚持要看地。

沉浸在丧父之痛中的李嘉诚,想着连日来和舅父、母亲一起东奔西走,总算凑足了这笔安葬费,想着自己能够亲自替父亲买下这块坟地,心里总算有了一丝慰藉。这两个卖地人走得很快,山路泥泞,风雨交加,李嘉诚紧跟不舍。卖地人见李嘉诚是个小孩,觉得好欺骗,卖给他的竟是一块埋有他人尸骨的坟地。他们到了地方之后,用客家话商量着如何掘开这块坟地,将他人的尸骨弄走。他们不知道李嘉诚是听得懂客家话的。李嘉诚万分震惊,心想世界上居然有如此黑心挣钱的人,连死去的人都不肯放过。李嘉诚想到父亲一生光明磊落,如果安葬在这里,他在九泉之下是绝对不会安息的。但与此同时,这两个人又是绝不会退钱给他的,李嘉诚做出了一个痛苦的决定:他告诉他们不要掘地弄走他人尸骨了,李嘉诚决心再次筹钱,另找卖主。

这次买地葬父的几番周折,深深地留存在李嘉诚的记忆深处。李嘉诚后来经商一直恪守一个原则——义在财先,不可赚的钱一定不要去碰。这是一个原则问题,李嘉诚虽年轻亦能坚持。但遇见一些习以为常的“潜规则”呢,李嘉诚还会坚持吗?答案是肯定的。

自李嘉诚在海外投资开始,李嘉诚的事业更上一层楼。他在加勒比海巴哈马国投资,拥有货柜码头、飞机场、酒店、高尔夫球场及大片土地,成为当地最大的海外投资商。巴哈马政府拿出很多商人求之不得、一定赚大钱的赌场牌照,作为酬谢李嘉诚的礼物。面对送来的钱财,李嘉诚婉转地拒绝了。若说当着政府人员的面可以拒绝是情理之中,那么面对领导人呢?李嘉诚仍然没有答应要牌照。

当时,巴哈马总理亲自找到李嘉诚解释他“投桃报李”的行为原因:“一大堆商人追着要这个牌照,我们都没给,你这么大的投资,我一定要给你,你有三家酒店,随便放哪家都可以。”

李嘉诚还要在此营业,所以忤逆领导人的下场应该说不难猜到。但常年与政府打交道的经验让他有了一个明智选择:盛情难却之下,李做了“妥协”,决定不接受赌场牌照,但在酒店外面另盖独立的房子给第三者经营,并由经营者直接与政府洽谈条件,和黄只赚取租金。“酒店客人要去哪儿我不管,但我的酒店绝不设赌场。”这样,既买了政府的面子,又坚持了自己的原则,还让人看到了李嘉诚“正字为先”的一面,敬意陡升,真是处理得恰切非常。

在后来的采访中,李嘉诚谈到:“我对自己有一个约束,并非所有赚钱的生意都做。有些生意,给多少钱让我赚,我都不赚。有些生意,已经知道是对人有害,就算社会容许做,我都不做。”或许用现代的生意眼光来考量,会有各种不同的说法,但“这是我的原则,原则必须坚持”,明确体现了其立场和态度。

www.baquge.cc www.cwzww.com www.9kutxt.com www.shuhuangxs.com www.du8.org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