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夏小说网

爱夏小说网>李嘉诚的视频 > 第十三章 投资智慧找准切入点演绎投资神话(第2页)

第十三章 投资智慧找准切入点演绎投资神话(第2页)

人弃我取,果断投资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条直线,聪明人能看到直中之曲和曲中之直,并不失时机地把握事物迂回发展的规律,通过迂回应变,达到既定的目标。如果只按照一条路线行进,而不会“绕道而行”,最后只能搞得筋疲力尽,劳累不堪。

李嘉诚就从不会这样做,他是个商人,自然懂得经商之道的多变性和通融性,李嘉诚曾经说过一句话:“要永远相信,当所有人都冲进去的时候,赶紧出来,所有人都不玩儿了,再冲进去。”

正是因为有着如此清醒的头脑,李嘉诚才可以在商界叱咤风云几十年,并一直不断开拓。在塑胶花的领域中,李嘉诚可谓是捷足先登,他有着“塑胶花大王”的美誉,李嘉诚的事业在这块领域达到巅峰。

如果换作其他人,必然会考虑成就全球霸业,继续深入发展。但李嘉诚明白,世间所有事情,一旦到了巅峰,无法再上升的地步,必然会走入下坡路。塑胶花虽然成功了,为他开拓出了数以千万的资金,但是塑胶花不过是他积累资本的手段。真正的事业,还在前方等待着他。

为了寻求新的发展和突破,李嘉诚并没有像有些商人那样,只是盲目地看重热点就开始奋进。他选择了观察,他要选择的行业并不一定是当时的热点,但一定要有发展潜力和适合自己的项目。

很快,在李嘉诚的长期深思熟虑和周密部署下,他决定挺进地产业。这是一个在当时人很冒险和难以理解的举动。

在李嘉诚那个时代,房地产还远远没有发展壮大起来,许多富商都不看好这项事业。不过,李嘉诚却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看到了当时的香港长期闹房子饥荒,房屋的增长数量远远跟不上需求量,这一点让李嘉诚坚信,房地产的前景是很客观的。

而最终的事实也证明了,李嘉诚独到的市场眼光和商业手腕,他在1958年,于最繁华的工业区北角购买了一块地,修建了一幢12层的工业大厦,从此,李嘉诚进军地产业的锣鼓正式敲响了,并且一发不可收。

李嘉诚的成功就在于他能够看到别人看不到的机会。人人都看着那些热门,摆在明处的优势,却忽视了隐藏起来的商机。而恰恰是这些被人们忽视掉的商机,往往蕴含了巨大的商业利润。

俗话说:“变则通,通则久!”在一些暂时没有办法解决的事情面前,我们应该学着变通,不能死钻牛角尖,此路不通就换另一条路。有更好的机会就赶快抓住,不能一条路走到黑,生活不是一成不变的,有时候我们转过身,就会发现,原来我们身后也藏着机遇,只是当时我们赶路太急,忽略了那些美好的事物。

人弃我取,学着变通并不是只是一句书面话,应用在商场里也非常厉害,有着扭转乾坤之势。当从事到行业尽头,已经看不到任何发展前景的时候,就算是这个行业有着再丰厚的利润,也要及时抽身。因为看不到前景就意味着这个行业已经失去了发展的活力,再做下去,只有可能将这个行业做死。

就好像那个两只蚂蚁的故事:有两只蚂蚁想翻越一段墙,寻找墙那头的食物。一只蚂蚁来到墙脚就毫不犹豫地向上爬去,可是每当它爬到大半时,就会由于劳累和疲倦而跌落下来。可是它不气馁,一次次跌下来,又迅速地调整一下自己,重新开始向上爬去。

而另一只蚂蚁则是先观察了一下周围的环境,然后从不远处的地方绕过墙去。很快地,这只蚂蚁绕过墙来到食物前,开始享受起来,而另外一只还在“坚持不懈”地向上爬。

李嘉诚就好像那只绕道的蚂蚁,他冷静清醒地观察了形势,从而再作出判断,他在茫茫的商海中,随机应变,找准切入点,果断投资,最终走到了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上。这就是审时度势,及时作出合理判断的重要性。

找准投资的最佳切入点

在股市中,投资家与投机家的区别在于:投资家看好有潜质的股票,进行长线投资,既可趁高抛出,又可坐享常年红利,股息虽不会高,但它持久稳定;投机家热衷短线投资,借暴涨暴跌之势,炒股牟取暴利,自然会有人一夜暴富,更有人一朝破产。在香港有许多曾经显赫一时的商贾大亨,就是在股海翻船,将多年心血顷刻间化为乌有。只有投资家才能在股市中长时间盈利。

在商场中也是如此,投资的能力关键点就在于找准市场投资最佳的切入点。就好像一只猎豹一直潜伏不动,当它等到猎物走到最利于它捕捉的位置时,便立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猎物捕捉到。这种能力是投资高手所具备的。

李嘉诚在投资中一向也是奉行这样的原则的,他一向都是在正确的时候做正确的事情。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那个时候,谁在香港拥有了实有产业,谁就好像拥有了打开财富大门的钥匙。

当时的政策是限制新地进行房地产开发的,李嘉诚一面和其他地产商一样,继续抬高房产价格,一面观察市场,寻找其他的投资机会。结果被他发现,做集装箱港口生意比做房地产更合时宜的时候,他便开始转向投资集装箱生意。

后来,李嘉诚又在何时出击海外,何时转战新领域的过程中,都做出了正确的决策。李嘉诚每次决定投资,都是会选在最佳的时机,而因为他找准了投资的最佳切入点,他的投资便每每都是胜利的。

下面这个故事中的老板也有着敏锐的商业眼光,他同样能够发现市场的空隙,作出投资的正确选择。

一家在市中心,开业好几年的理发店,因为理发师手艺不错,价格公道,已经有了大批固定的老顾客常去光顾了,店内生意红火,理发师通常都不休息,这样下来,理发店每个月的利润相当可观。但是因为理发店的地方太小,很多前来理发的顾客因为等得不耐烦而只能去别家理发,这样老板就失去了一批潜在客户。老板想要解决这个问题,便是开一家分店,可是他此时手里的流动资金不够,开分店要花费很多,通过老板几日的冥思苦想,他终于想到一个方法可以筹措到开分店的钱。

平时很多熟客要求理发店给他们打折,优惠,自己平时给他们都是打9折优惠,这次他要推出新的方式,就是推出10次卡和20次卡:一次性预收客户10次理发的钱,对购买10次卡的客户给予8折优惠;一次性预收客户20次的钱,给予7折优惠。对于客户来讲,如果不购理发卡,一次剪发要40元,如果购买10次卡(一次性支付320元,即10次×40元次×0。8=320元),平均每次只要32元,10次剪发可以省下80元;如果购买20次卡(一次性支付560元,即20次×40元次×0。7=560元),平均每次理发只要28元,20次剪发可以省下240元。

通过这种优惠让利活动,吸引了许多新、老客户购买理发卡,结果大获成功,两个月内,该店共收到理发预付款达7万元,解决了开办分店的资金缺口,同时也稳定了一批固定的客源。就是用这种办法,店老板先后开办了5家理发分店和2家美容分店。

找一个现有的企业或者市场,考虑它的不足之处,然后以一种全新的方式,从侧门进入市场。以独特的方式,服务于独特的行业。把目标定位于以前没有得到服务的客户。开拓这个市场,然后占有这个市场,这就是投资缝隙企业,也是找到了投资的最佳切入点。

寻找缝隙企业虽然很有吸引力,但是也要注意区分出好的缝隙和坏的缝隙,投资者要能够了解到缝隙企业的特征,真正看清它的未来有多大的发展空间。因为有些缝隙会最终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失的,比如航空服务中提供的打包快餐服务就是一个典型的失败例子。

每个市场总会有缝隙存在,只要投资者善于抓住这些缝隙,那就会为自己的投资生涯上增添很多的财富机会。归根结底,还是要认准投资的切入点,选择最佳时刻进入,才是从商的王道。

以奇制胜,拓展投资空间

《孙子兵法》给像李嘉诚一样的商人支了很多奇招,它说:“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意思是大凡打仗,一般都是用正兵抗敌,用奇兵取胜。战斗的方式不过是正兵、奇兵两种,但它们的变化方式数不胜数,奇正相转化,就如一个不可穷尽的循环。

从商业角度来讲,李嘉诚极其重视“正”的一面。所谓“正”,指的是企业本身的实力,包括产品的质量、品牌、企业的形象、资金、技术和人才、销售渠道、顾客的忠诚度等;但是李嘉诚从来不是个固执守旧的商人,他同样也善于使用“奇兵”取胜,这里我们所说的“奇”,指的是企业的产品、策略、技术、管理等不同于别人的独到之处。李嘉诚很清楚,一方面,企业要靠实力来站稳脚跟,在市场上赢得足够的信赖;另一方面,还要出奇制胜。这种“奇”,包括各种领域的创新,而李嘉诚就是一个以“奇兵”制胜的典范。当年他的塑胶厂,如果一味走生产中低档产品用具的路子,很难说李嘉诚的事业能发展到多高。虽然他的塑胶生产在当时看来已经小有成就,但是李嘉诚不满足于此。就在香港塑胶业仍在蒸蒸日上的蓬勃发展之中时,李嘉诚却发现了一支行业奇兵——塑胶花。李嘉诚果断出师,一战获得了个“塑胶花大王”的美誉,从此才算得上是真正踏上了他叱咤商场的征途。

在今天的商业市场最怕的就是抱残守缺,只有出奇制胜,锐利投资,才能让企业拓展实业,立于不败之地。

2005年7月2日,当装有“信芯”的彩电在青岛海信集团破壳而出时,中国的彩电产业就掀开了一个新的篇章。这个引人注目的成就的背后蕴涵着海信人1600个日日夜夜的辛苦探索,以及3000万元的资金投入。海信为什么要花如此大的力气来打造这颗“中国芯”呢?在2005年之前,海信彩电的年产量已达800万台。每年制订生产计划时,原材料“集成电路”的采购是一笔庞大的支出——这笔支出全部是给国外企业的,因为没有别的办法,海信自己没有芯片,中国企业都没有芯片。根据公开的数据,截至2004年年底,我国境内共有彩电企业68家,实际年产量达73288万台,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电视生产国了。然而,这7000多万台电视机中所使用的核心视频处理芯片均为进口。据商务部统计,仅2004年上半年我国芯片进口额就高达262亿美元。2003年,我国芯片进口累计416。7亿美元,贸易逆差340亿美元,超过当年全国进出口255亿美元的贸易顺差值。近两年来,芯片贸易逆差年均增幅达60%,芯片已超过飞机成为美国对华第一大出口商品。因此,无论是从自身考虑,还是从中国市场考虑,一颗小小的芯片不仅能让自己不再受制于人,更能够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为了拓展海信的发展之路,海信集团董事长周厚健意识到必须打造一颗属于中国人的彩电之“心”。为此,海信在2000年设立了“专用集成电路设计所”。历经4年自主研发,终于在2005年2月制造出了可以完全替代国际同类产品的芯片,并达到了国际先进技术水平。装备了“信芯”的数万台海信电视已经上市。海信计划在更大规模的海信电视上以自有芯片替代外国芯片。

www.baquge.cc www.cwzww.com www.9kutxt.com www.shuhuangxs.com www.du8.org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