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夏小说网

爱夏小说网>李嘉诚的视频 > 第八章 投身公益公益事业建立新的大同世界(第2页)

第八章 投身公益公益事业建立新的大同世界(第2页)

投身内地基础建设

李嘉诚生在内地,为逃难于1940年全家迁到香港,故土情结深植于内心。怀着对祖国的一片桑梓之情,他始终心系内地的发展。

1979年开始,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李嘉诚及旗下长实系财团,坚守“立足香港扎根香港,背靠祖国依托祖国,面向世界走向世界”的企业经营发展方针,在积极加强与中资企业的合作的同时,一边也积极筹划向祖国内地的发展投资。李嘉诚大手笔斥资内地项目的建设,为加速祖国现代化进程做出了巨大贡献。

自1992年至1996年,李嘉诚的长实系财团在内地投资已遍布各地。领域主要涵盖了基础建设设施、房地产开发、巨额股份股票以及商贸业、酒店业等,投资总额超过600亿港元。短短几年,长实财团的触角涉及了包括交通、能源、集装箱货柜码头及工业等各方面,亦完成了改造重建旧城居及建设“安居工程”微利房等项目。

1993年7月16日,李嘉诚被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命为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委会预备工作委员会委员,这一荣誉可谓实至名归,深得人心。正如李嘉诚所说:“内地现在可以说是气象万千!现在国内的形势这么好,我们的信心更足了。我们对北京充满了信心,对香港的前途也充满了信心。”他对内地寄予热切期望,并以实际的行为支持祖国的发展建设,各项贡献巨大之举措,众目可睹。

在北京,他联手首钢,收购香港东荣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北京首钢拥有51%股份,余下部分李嘉诚的“长实”和“怡东财务”公司分别占23。6%和25。4%。被传媒界称为“与内地特大企业联手合作的重大步骤、收购香港重大企业的战略性步骤”。其后,李嘉诚继续投放巨资,参与黄金地段王府井的改造工程及北京东方广场的建设。到1994年,本着“确保工程质量,降低成本,为首都人民提供廉价优质的住宅”的初衷,他更是慷慨斥资32亿元人民币作北京市民建设住房和配套服务设施费用。作城南马家堡居民新区建设用的20亿元,就解决了1。3万户民众的居住问题;另12亿元,用于城东长营乡的居民新区建设。

在上海,李嘉诚的投资方向主要锁定在货柜码头和海港工程。1992年,由李嘉诚、郭鹤年、中国光大、香港鹏利等财团组成的港沪发展有限公司与闸北区政府签署协议,以1。31亿美元租得火车站以南5。78公顷土地的使用权,投资上百亿元人民币,在租下的地盘上建造了22万平方米的综合建筑群。另外,李嘉诚详细考察上海码头设施后,立即对此产生兴趣,于是1992年11月便又有了上海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的经营项目。合作双方和黄集团和上海港务局协定,由前者投资60亿元人民币以用来建设金山标准集装箱码头、国际深水港码头等项目。故而李嘉诚的货柜码头逐渐扩展,他本人亦成为亚洲首席私营货柜码头大王,掌握了该领域业务的主动权。

在福建,自1992年11月签订协议到1993年5月13日正式签约,李嘉诚先生带领的长实公司与福州市政府达成合作,长实投放巨资共35亿港元,用以改造及重建旧城区的三坊七巷。工程正式开工之日,李嘉诚为表达诚意,专程赶往现场参加庆典。对历史文化名城的改造重建投入,显示了他对中国文化的崇敬,他以实际行动彰显了不忘祖国文化的决心,并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深圳,李嘉诚于1993年1月4日受李鹏总理之邀,随行考察了位于深圳东北部的盐田港建设工地。考虑到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发展的趋势就可能成为世界航运网络中的货物中转枢纽,该地建设,又为深圳市以及整个广东省的“龙头”项目,李嘉诚自然不会错失如此宝地。是年10月,双方的合作便已达成,深圳东鹏实业公司与香港“和黄”盐田港投资有限公司协定合资建设经营盐田港国际集装箱码头,李嘉诚赴京参加合同签字仪式,受到江泽民主席在中南海的亲切会见。两期工程共耗资50亿元人民币。

在珠海,李嘉诚对特区城市的发展情况赞叹不已,1993年间,长实、和黄、津世三大公司,与广东省电力集团公司和珠海经济特区电力开发集团公司合作,兴建经营广东省电力建设的重点项目广东珠海电厂,6月11日,正式签订协议书,李嘉诚持45%的股权。第一期工程于1997年投入运行,建成后,广东省电网的主要供电都由它提供。同时,海港集装箱码头以及九洲港的建设,李嘉诚也有巨额投资。

此外,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的港口建设,海南省洋浦开发区的开发与物业发展,四川省成渝高速公路的经营管理权项和周边物业发展权,李嘉诚皆有涉及投资。

如此看李嘉诚对各地发展的投入,不难发现其涉及的领域主要集中在交通、码头、能源这些基础设施建设。这些是李嘉诚在内地长线投资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满怀着他赤子报国、不忘桑梓的情怀。

建中药港:左手同仁堂,右手白云山

1986年,李嘉诚痛失老母。

病逝的母亲撒手一生辛劳,离开人世。失去至亲之痛,不言而喻,此前的挽留之苦,更是刻骨铭心。

早一年前冬,老母亲病重,李嘉诚揣着几辈子也花不完的金钱,不惜一切地请来各地名医,试图挽留母亲的生命。可惜生命岂是重金名医就能那么容易挽回的,一年后,母亲还是辞别了人世。她人生的最后几个月,几乎完全是依靠香港养和医院一位中医大夫的中药处方而得以延续。因而至那时起,李嘉诚便更痛恨迷信,而对中草药怀有特殊感情了。

过了几年,李嘉诚来到北京,并专程前往颇具盛名的同仁堂中药店。他从小读过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但仅对当归、杜仲、甘草这些普通药材有基本了解,此次进京与一些著名中草药专家座谈,这才知道国药店里每一种珍贵的草药,都有它相应的独特疗效。对中草药的进一步了解和对其历史渊源的进一步体会,使得李嘉诚对中草药的感情愈加浓厚,并萌发过将其列入集团经营范畴的构想。只是因一心忙于房地产开发,那时他还无暇实现这番构想。几年以后,李嘉诚的舅舅兼岳父庄静庵忽然染病,李嘉诚首先便坚决抵制迷信,拒绝请来所谓“弥宗大师”,而是坚持延请了中医为庄静庵调理治疗。这与草药不断的牵连,无疑让他与之结下了“不解之缘”。

让李嘉诚终于决心实现自己构想的,是香港特首董建华的一番话:“李先生,不久前,特区政府在总结亚洲金融风暴教训和经验的时候,我发现一份由财政司提供的报告。在这份报告中记载着这几年中药材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它让我读罢十分忧心……祖国是中药材的重要产地,也是世界药材最重要的发源地,可是,让我感到吃惊的是,咱们国家独产的这些珍贵药材,不仅在国际中药市场上无足轻重,让人更痛心的是这些中药材大多来自其他国家。也就是说咱们中国的中草药出口,只占全世界300亿美元的5‰左右。更多的中成药则由日本和韩国把持和控制着,这成什么话呢?这且不说,日本和韩国每年利用我们国家出产的中药材,不但在欧美市场上大量倾销,他们甚至还把中成药产品卖到我们香港来,这无疑就是一种新的挑战啊。李先生,我希望你们的长实集团能在中成药的生意上,给所有香港商界带一个好头!”

董特首这一番诚恳的暗示,使得李嘉诚为之动容,并在其提醒下,更是深刻地理解了中草药对香港走出金融风暴困境能够起到的作用。于是,离开特区政府不久,李嘉诚立即在长实集团总部连夜召开重要会议,正式提出将中药材列入可以促进香港特区经济增长的计划,优先考虑并马上付诸实施。尤其突出的是他在这个计划中关于“中药港”的设想方案。李嘉诚认为,“中草药”当属国宝,香港回归祖国以后,中草药必将成为经营和销售的主体之一,其初衷不仅为赚钱,更是为发扬祖国的中药遗产,使世界能够通过“中药港”这一媒介,更进一步地增进对中草药的认识。

董建华听说李嘉诚“中药港”的令人振奋的经营计划后,格外欣喜。他在香港各种高官会议上宣传“中药兴港”,如今终于有希望得以实现,自是迫不及待。为此董建华再次与李嘉诚恳谈,希望这个计划能够尽快实施。但当务之急是,必须找到相应的合作商,共同经营这个项目,发展出一定的规模。“中药港”计划最终敲定之后,李嘉诚便立即开始在香港和内地寻找合作方,加上董建华的强烈号召,终于有些相关的集团和企业,开始站出来支持响应李嘉诚精心拟定的计划方案。

最终新世纪集团公司,与李嘉诚表明意向,愿意立即注入资金,成为李嘉诚新的合作伙伴,并且,两家集团公司携手之后立即拟定了一个全面的发展计划方案,商定共同投资50亿港元作为中草药的开发费用,初步构建起一个有活力的“中药港”雏形。

2004年秋,当李嘉诚再次来到首都北京,踏入百年老店“同仁堂”时,他百感交集。他在这里亲眼目睹了所有中成药的生产过程,这才恍然大悟,这家百年老店之所以在国内外都能够始终保持信誉不倒,负有盛名,就因为他们对中成药原料质量秉持的一丝不苟的态度。任何不完全符合规定的草药,在严格的审查过程中,都会毫无例外地被淘汰剔除。这种严谨敬业的崇高精神,恰是李嘉诚不断追求的经营态度。

随即,长实与上海第一中药厂签订合作备忘录之后,李嘉诚亲自拍板:批准长实集团与北京同仁堂合资组成中成药联合企业。这两项合作,更为充实“中药港”计划的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有了国内老牌同仁堂中药制药机构的加入,无疑更为他的中药出口计划增添了权威性和名牌性。

说干就干,计划刚启动,李嘉诚就在与“新世纪”联手的同时,授意长实旗下的和黄与广州白云山股份有限公司合作,为“中药港”计划增设筹码。

李嘉诚对于这次与广州中药材联手经营,十分关注,他对和黄此事负责人强调,谈判的进程一定要加快,因为此次合作是打造“中药港”所必需的。翌年春,“和记黄埔”与广州这家药厂正式签订合作备忘录,李嘉诚对“中药港”计划的实施便更具信心了。这一项目本是由双方共同投资10亿港元资金用以启动实施,广州白云山中药厂作为生产基地,和黄则优先注入资金,并负责在国际范围内中成药的推销。使得李嘉诚信心十足的是广州白云山中药厂20年的悠久历史以及他们在此领域的权威性。作为一家老牌中草药企业,他们不但拥有成套生产中成药的设备,更有诸多该领域专家作为担当顾问。诸如“乌鸡白凤丸”、“牛黄解毒丸”和“安宫丸”等名牌中成药产品,其生产原料都是国内的货真价实的中草药,有些甚至是专由西藏、青海、贵州等地采集运送,不乏许多上等原料。李嘉诚最终期望效果是,将中国的精品中草药推广到世界各地,尤其欧洲、美洲等一些历来对中成药持怀疑态度的地区。与此同时,他要求这次关涉到香港经济腾飞和中国草药声誉的“中药港”之战,能够打出有质量的中药品牌。而长久推广和发展,药品原材料质量可谓关键。

白云山中药厂在中药界长期享有美誉,素有“北有同仁堂,南有白云山”之说,与同仁堂可视作是中国内陆最具权威的两大中药企业。李嘉诚与之合作,一方面必然能够保证“中药港”的权威,另一方面对于他自身来说,凭借李嘉诚财团在商界的巨大影响,也恰能加速其在国际上影响力的扩大。白云山某高层分析说,通过和记黄埔在欧洲的上千家的药店,白云山可将药品轻松地销售到欧洲地区。加之当时白云山中药厂正欲启动穿心莲、消炎利胆片为主的“中药抗生素”项目,但却需要巨资支持,恰时与和黄的合作,又正好解决了这一问题。这样,两方都得益,合作就顺利达成了。

当然,李嘉诚的志向绝不会仅限于香港,他之所以选择中草药领域,不遗余力地与药业巨头达成合作,其最终的目的在于欧美市场。他仅将香港作为中药国际化的起点和桥梁,起的只不过是铺垫的功用。

但是,要想真正打造国际品牌的中医药业,仍存在问题:分销渠道的不完善、科技含量的不足、海外市场对其作坊式生产的旧观念。李嘉诚就想到,内地中药企业与自己的集团合作,就正好扫除了这些障碍:以和黄的实力,谁会认为它是作坊式生产?因此,有业界人士感叹,李嘉诚与白云山中药厂并肩,打入国际市场,中药国际化将因和黄的实力,而变得“一切皆有可能”。

如此,李嘉诚左手同仁堂,右手白云山,一北一南,两方合力,以香港为桥头堡,朝着国际化的目标挺进。

与同仁堂和白云山结成合作之后,“中药港”发展的步伐更为稳健。但是李嘉诚思量再三,回忆起当时董建华动员他时的初衷,是希望“中药港”能够成为繁荣香港经济的一大项目,他越来越觉得,这样仅仅几家合资企业生产中成药,并简单地在香港出售,达到的仅仅是宣传作用,这显然是远远不够的。

李嘉诚亲自找来和黄的主要领导成员,举行圆桌会议,多次与他们商量计策,让中国的大批成药,透过香港这一桥梁,朝着欧洲和美洲药品市场一批一批倾销出去。要想达此目的,最有效的手段无疑就是通过长实集团在国际上的影响力,通过诚恳的推销,赢得那些对中国药材尚持怀疑态度的国家和地区的信任。于是,“和记黄埔”立即派出大批推销人员,进入欧洲和北美的几个重要市场,稳扎稳打,各个击破。推销员出身的李嘉诚,甚至亲自给那些即将前往各国的推销人员授课,教他们如何通过各种推销方式,获得那些有偏见的人们对这些质地优良的中成药的信任和肯定。

这些由李嘉诚亲自指导过的推销人员们,到了世界各国,采取边推销边开设零售药店的策略,一步一步征服了各地的药品市场。从2004年开始至2005年底,李嘉诚麾下的“和记黄埔”,共建立大小中药材零售商店多达1000多家,已成为世界上药品经销商中,势力最大、实力最足、竞争力最强的企业之一,踏出了李嘉诚“中药港”计划的第一步。

慈善基金,“我的第三个儿子”

在2006年度“中华慈善奖”获奖名单上,长期致力于慈善事业的李嘉诚荣获“中华慈善奖终身荣誉奖”。“中华慈善奖”是中国民政部在2005年设立的,是中国慈善事业最高政府奖项。荣膺此奖项,也是对他多年来对慈善事业贡献的高度褒奖。

早在1980年李嘉诚就创办了李嘉诚基金会,用于资助在教育、医疗、文化及其他领域的公益事业。他幽默地把这个基金会称作他的“第三个儿子”。

近年来,李嘉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不无风趣地说:“我最近常常对人说,我有了‘第三个儿子’,朋友们听说后都一脸不好意思地恭喜我。我是很高兴,我不仅爱它,我的儿子也将爱它,我的孙儿也将爱它,我的基金会就是我第三个儿子。”

www.baquge.cc www.cwzww.com www.9kutxt.com www.shuhuangxs.com www.du8.org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