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夏小说网

爱夏小说网>败家子的青云之路 > 第61章 第 61 章 难道本场第一(第2页)

第61章 第 61 章 难道本场第一(第2页)

也就是考验考生们断句的基本功。因为古代没有标点符号,所以这些题目乍一看,都十分唬人,以致于很多人看到的第一眼就觉得自己没希望了。如果断句错了,那就直接面积算成体积,直接离题万里了。

比如现场这题,如果断成“而不见,舆薪至舆薪之不见”、“而不见舆薪至,舆薪之不见”、“而不见舆薪至、舆薪之,不见”,那写出来的文章估计考官看都不会看一眼。

正确的断句是:而不见舆薪,至舆薪之不见。

断句对了以后,就是考验的第二步:熟读典籍。

科举考试的题目为了考验考生对典籍的熟练程度,往往截取一篇文里面的两句,结合起来,造成文句不通的假象。但像县试这种最初级的童子试,只考四书五经里面的一篇,只要断句对了,基本不会弄不清句子出自哪里、是什么意思。

本次县试的题目就取自《孟子·梁惠王上·第七节》中的一段。

“曰:‘有复于王者曰: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曰:‘否。’

“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2]

可以举起百斤重的东西,却举不起一根羽毛,可以看清秋天新张的毫毛,却看不见一车子木柴。如果只想到第一段,没有想到第二段,很容易理解为“认识片面”。

但这篇典籍说的不是什么看不见,重点在说:君子有能力,就要尽力去做。

“不为也,非不能也。”

这不是什么没有能力,纯粹就是不愿意做。

熟记了题目的篇章,才是应试的第三步:写文章。

江重涵抬头看了眼考场中间,为了照顾考生,考场中间不仅挂了时辰牌子,还放了个漏刻。

辰时二刻。

江重涵略微沉思,边磨墨边打腹稿。

八股文应试是很死板的,不仅对格式有严格要求,而且答卷上不允许出现错字、别字、漏字,连字的笔画都不能少。正文内容里也不允许出现空行、空格,字体要求必须是台阁体,不要说什么草书、行书,就是卷面一个字的笔画长出了格子、墨迹滴污卷面、有修改痕迹,都会直接被判违规,直接落榜。

卷面要求太严格了,又是第一次写八股文,江重涵着实花了点时间构思。

确定了大致思路之后,他就提笔蘸墨,开始打草稿。

噢,齐朝的科举考试有草稿。

如果发下来的草稿纸上没有“草稿”的痕迹,哪怕草稿纸上也是一气呵成、没有一处涂改的痕迹,也会被判事先请人猜题背文章,也就是抄袭。这文章不是你现场做的,违规,试卷作废。

江重涵平时对周围的感觉非常敏锐,但一做事,尤其是读书写东西时,就异常专注,进入忘我境界。可县试不是乡试、会试,每个人都有单独的隔间(号房),县试都是在一个三面围起来、一面完全敞开的敞厅举行的,而且一个县就那么点大,除了书院繁盛的江南以及某些科举特别繁兴的地方之外,参加县试的人都不多。

今年颖安县试的情况还算特殊了,因为资格审核放宽,从前因为贪官而落榜的学子们全都能报名,足足有四百人。

可四百人……现代小学一个班四十人左右,这还不过一个年级的人数,东西两个敞厅还没坐满。本来座位与座位之间连隔断都没,彼此的一举一动都看得一清二楚,考生之间就很容易相互影响,江重涵又相当于风云人物。

www.baquge.cc www.cwzww.com www.9kutxt.com www.shuhuangxs.com www.du8.org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